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人文土壤里长出的经济学硕果(图

※发布时间:2015-6-17 11:14:10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湖北日报讯

  赵青新

  美国经济学家阿尔伯特·赫希曼著述丰厚,比起《经济发展战略》《退出、呼吁与忠诚》等大部头,《与利益》只有薄薄的一百来页,而且说的是十七、十八世纪的经济思想史,在经济学界这类历史研究很冷门,但这部“小作品”却影响深远。我国学者冯克利早年接触该书之后,牵肠挂肚,如今亲自操刀翻译,并且写了长长的中序,言辞恳切,语意。《与利益》到底有何魔力?

  《与利益》的副标题是“资本主义胜利之前的争论”,由此可知这是一本有关资本主义早期观念史的著作。这是一个磅礴的主题,很难掌控,赫希曼的非凡就在于,当他穿梭于十七、十八世纪的思想密林之后,他抓住了“”这个重要概念,并且重新赋予它伦理学的解释,然后又从中分离出“利益”的成分,深入探讨与利益如何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他的语言简洁到了极致,压缩了马基雅维利、亚当·斯密、孟德斯鸠、斯图亚特、约翰·米勒、霍布斯等人的思想精华,纵横捭阖,自如随意,这本小就像一口深井,看着口子不大,越往下越深刻。

  “资本来到,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的东西。”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了资本的。透过赫希曼还原的思想史场景,可以发现,恰恰是因为“人性的充分发展”并不可取,思想家才对资本寄予厚望,孟德斯鸠曾经说过:“商业天然地会带来俭朴、节约、、勤劳、谨慎、安分、秩序和守纪的。只要存在这种,它所获得的财富就不会产生任何坏的效果。”当然,这段话实在很天真,孟德斯鸠后来也意识到了:“幸运的是人们处在这样的境况中,他们的让他们生出的念头,然而不这样做才符合他们的利益。”资本的具有强大的性,所以要用利益驯化,这是商业社会的伟大成就之一。但是,为什么到了后来,这项成就却被成为了资本主义的最恶劣的特征?

  赫希曼从历史中寻找原因,他发现,几百年来,“人被普遍视为一个舞台,上演着与之间惨烈而无法预见的战斗,后来则是不同之间的战斗。”《国富论》为追求个人利益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但斯密对于物质进步抱持着纠结的心态,他在《国富论》第一卷中赞扬分工,在第五卷中严厉呵斥商业分工导致尚武和美德的。人们对资本的看法不一,情感矛盾。思想家们激烈争论,小心翼翼地修正前行。由马基雅维利的思想传统,后来发展成了用对抗的思想,后来,“合理的自爱”—即利益—如何与携手对抗,利他主义可以在较大的范围内增进个体的利益,资本得以减少人性的中导致灾难的性成分。资本发展过程的迷失,不在于本身,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是在于怎样给合理地加上利益的缰绳,赋予它人性与的统一。

  经济学具有急迫的现实原因产生的当下性,它的工具效用得到广泛重视,经常被当作决策依据。同时,经济思想史却被主流经济学家看轻,有时还被公然奚落为嗜古成癖。赫希曼在主流经济学家身份之外,独辟蹊径,以《与利益》赢得广泛赞誉。“他的著作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发展、、人类行为的认识,也改变了我们对身份认同、忠诚、义务的性质和意义的理解。把此书称为赫希曼最杰出的贡献之一,可谓实至名归。”这是诺贝尔经济学得主阿马蒂亚·森给《与利益》所作序言的开头。是的,经济思想史不能立竿见影地预测国民经济指数,更不能帮你在股市里斩获大量,但是,今天的经济学同样是过去的人类思想史的分支,在“无用”的人文思想土壤里,往往能结出最丰硕的。

  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