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人文经济第1期

※发布时间:2019-3-11 0:31:18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测试你前世怎么死的日前“人文经济第1期”在成功举行,人文经济学会理事长、著名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做了题为《哈耶克经济学的中国意义》的深度。以下为精华内容:

  茅于轼在开始介绍称哈耶克最有名的一本书是《通往之》,的是,各种思想。哈耶克所剖析的这条最终走到去了。哈耶克是一个主义旗手,写了《宪章》、《法律、立法与》等很多关于的书,一直到今天还有非常大的影响。

  那么什么是通往之呢?计划经济就是通往之,公有制就是通往之,就是通往之。可惜的是,大家都知道,他在1944年提出,二战结束以后有1/3的人类,十几亿人不听他的劝告,选择了计划经济,选择了,走了一条通往之。当然选择错误的道付出的代价非常大,死了不止一亿人,财产的损失更不得了。

  现在这段历史已经过去了,现在除了古巴、北朝鲜、委内瑞拉,没几个国家还在搞计划经济。从大趋势看,计划经济不复存在,但是小的错误还是不断。二战以后也有很大的改变,斯大林以后的苏联逐渐,后来整个苏联阵营都放弃了制度。我们中国也在改变,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趋向于、、富强、繁荣之,这是人类历史共同的经验。

  追求是人类共同的愿望,上千年来无数人在为奋斗。为什么争取这么难?在我看就是因为有一部分人有,有就无,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因为有了,他的比别,别人就得,因此就被,于是就产生了追求的运动。可以说,缺乏的国家都是落后贫困的国家,得到保障的国家都是繁荣富强,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的国家。

  茅于轼曾在不同场合不断重申,不是,不是你想干啥就干啥,而相反是约束自己不要任何别人的,尊重别人的。

  中,茅于轼讲到“习强调,强调各级领导都要依法行政。领导要约束自己,百姓要抵制越法行政的作为。”

  哈耶克的一个重要对象就是公有制。私有制带来了个人的,让你有很多的选择。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私有制企业更赚钱。生产社会所缺的商品,价格比较贵的商品,市场经济就有这么个特点,东西供不应求价格就会上升,所以私有企业为了赚钱专门生产社会缺的东西,缺什么它生产什么,因此这个社会不会存在严重短缺,一有缺的东西就有人生产。这个道理太简单了,但是又太了。

  茅于轼举例阐述了他的观点“在计划经济时候胶鞋生产的太多,满仓库堆满了,卖不掉,买胶鞋那没问题,拿钱就行,但是粮食不够。你拿钱买粮食没有的,你得拿粮票。计划经济的结果就是你只能买供过于求的东西,你不能买供不应求的东西。你能买胶鞋不能买粮食。粮食是很重要的,你不能买粮食那不就挨饿吗?能不能把胶鞋变成粮食呢?没这个本事,国家计委的人都是很聪明的,但他们也没本事把胶鞋变成粮食。现在各位手里面都有钱,你们钱包里面的钱买什么都行,能买胶鞋也能买粮食,有没有供不应求的东西?可以说没有,你在超市买几千种商品随便买。”

  有人说你在超市能买到粮食,是因为有耕地的,国家有18亿亩耕地红线你才能买到粮食。但是超市好几千种商品的,你牙膏缺不缺货?从来不缺货,好几十种不同品牌的牙膏都能买得到。牙膏是什么红线?不光牙膏,好几千种商品有好几千条红线吗?没有,一条都没有。只有一条,就是私有企业制度。私人企业不但了我们的就业选择,而且更重要的是你的钱能买任何一个商品,不需要红线的。

  所以,私有企业的出现是最重要的一个变化。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公有制了市场经济私有制,其中最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引进了私有企业。我们有了选择职业的,而且我们基本能买到一切东西。当然,有些东西我们还买不到,土地不能买,土地要审批的,所以我们还不是完全的市场经济。世界贸易组织不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土地不能买卖。在经济国家土地是买卖的,我们现在还不行。

  茅于轼还讲到私有制永远会面临的矛盾——市场经济和差距的矛盾。他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必然发生的。李克强总理说的资源配置要交给市场,它是效率最高的,但是它肯定产生差距。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有的人能力强运气好,有的人能力差运气不好就产生了差距。

  你要消灭差距变成吃大锅饭,这个也不好。所以没有收入差距是不行的,需要有差距,但是这个差距不能太大。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个差距能够使低收入的人能够畅通地进入到中等高收入,这条要畅通。高收入的人也可能会掉下来,也就是说流动性要保障,这个社会才会有活力。所以收入差距不是问题,关键问题是流动性是不是好。现在大学生找个好工作的话还要看你有没有一个好爸,是拼爸而不是拼本事,流动性受阻是我们现在需要克服的问题。

  流动性为什么受阻?就是因为不平等、机会不平等。这件事你能干我不能干,你有这个机会我没有这个机会,你上去了我留在底下。机会的不平等造成的差距,是导致差距,这不是市场造成的。

  茅于轼在中还提到他认为劳动创造财富这句话是错误的,劳动可以创造财富也可以消灭财富。有很多的财富不是劳动创造的,最典型就是金融。金融业里面没有生产劳动,但是它创造很多的财富。但不是说凡是劳动都能创造财富,在以前我们搞计划经济的时候,大部分的劳动不但没创造还消灭了财富,比如说大炼钢铁,全中国人都去炼钢铁,村村冒烟,农民也炼钢铁,你说那个劳动怎么能创造财富?

  也就是说,劳动可以消灭财富,也生产财富,用得好,劳动生产财富;用得坏,劳动消灭财富。好坏区别在于是不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把一切东西用好了。如果我们到上海外滩地价很贵的地方开一块地种水稻,能不能生产粮食?能。能不能创造财富?不能,你把地用错了,所以说财富的创造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不是劳动,劳错了是消灭财富的。

  茅于轼接着讲到企业家的功能,企业家就是要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是企业家干的事,所以企业家是创造财富的,如果企业家搞错了,工人的劳动就消灭财富了,企业家用人用错了,原料采购错了,配置错误,消灭了财富,工人的劳动就白搭了。一般来讲企业家能够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所以企业家赚钱了,他创造财富。人要尽其才,物要尽其用,土地也要尽其用,这块地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该做停车场就做停车场,该盖楼就盖楼,该修就修。现在18亿亩耕地红线,这块地只能种庄稼不能干别的,必须它。这个搞错了,妨碍了地尽其用。

  人尽其才,钱尽其用,土地尽其用,煤炭电力都要尽其用,这个社会就富起来了。怎样才能做到尽其用?非常难,但是也不难,只有一条,流动、产权明晰。这个东西是谁的,这块地是谁的要清楚;然后流动,这块地可以干这个也可以干那个,、随便。这块地是我的,我就会根据这块地所处的、周围的需要,想办法把这块地用好。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不需要搞计划,怎么知尽其才地尽其用,市场才知道。

  茅于轼最后强调称,中国的已经走了35年,我们成功的重大原因就是走了市场经济道。我们有了私有产权,有了市场经济,有了选择,也有了比较平等的竞争。有一点还不完全好,我们的竞争还不够公平,特别是国企跟私企比在税收、融资、土地使用方面都有很多,所以造成我们现在经济增速一直放缓。这个并不,按照哈耶克的理论,如果我们在保障个人方面有所进步,我们经济还能够往上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