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30多篇民族知识课文被搬进校园 师生共建民族仿真风景

※发布时间:2016-5-5 16:21:1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一大早,五年级的黄乐澄一身灿烂地走进金成外国语小学,眼前的景象更让他兴奋不已:

  教学楼前的空地,装扮成了别具风味的苗家寨子;宽阔的操场瞬间变身为大气豪迈的呼伦贝尔大草原;200米的环形跑道变身古老的丝绸之,还有幽思怀古的玉门关、精致袖珍的蝴蝶泉、异域风情的葡萄沟、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这些景点都在“民族小学”里安家落户了。接下来,就是不出校门游览各族名胜的神奇时刻。

  这是金成外国语小学第三届“民族团结日”活动——通过游览仿真民族名胜古迹展,让孩子在活动体验中认识中华民族的文化、风土人情,了解祖国的繁荣、民族的和谐,在快乐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三年下来,“民族团结日”成了学校传统节日,国庆节前这一天是全校师生最期待的日子,甚至让许多孩子前一晚兴奋得睡不着觉。“为了给祖国母亲过生日而睡不着觉,这应该是爱国的最深层次了吧!”校长孙小芙也被孩子们深深感染。

  布达拉宫献哈达、草原上骑射、苗寨中跳竹竿舞

  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体验异域风情 穿上各民族服饰,品尝各民族美食,在前两届活动中,孩子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的表情深深印刻在孙小芙心里,而这也让孙校长开始思考:既然民族的东西这么受孩子欢迎,何不将民族理育进行到底?

  于是,今年“民族团结日”增加了场景和故事,让体验更生动也更有内涵了。来到“丝绸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玉门关”,随着“小导游”们绘声绘色的解说,清脆的驼铃声、骆驼踏沙的细碎声、王之涣迎着大漠孤烟低声吟唱的声音……我们仿佛感受到了《凉州词》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的凄美情境。

  这边,二年级同学正在表演“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回顾那段民族间通婚的历史故事,还让同学们了解了五彩哈达的来由,感受藏族舞蹈的魅力;过道里,“傣族风情园”中的孔雀织锦、精致的竹笠和腰箩,还有酸香味浓的傣家腌肉,让人仿佛置身在傣家村寨;空地上的“苗寨风情园”里响起了阵阵敲打竹竿的声音,充满节奏感的竹竿舞吸引了全校师生;还有仿真版的蒙古帐篷和趣味蒙古骑射游戏等,让你对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意绝对感到惊喜。

  一天下来,每个孩子都有记忆深刻的民族风情。“把式的课堂变成了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孩子对各民族有立体概念。”孙小芙说。

  [1][下一页]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