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探寻节日风俗触摸文化脉搏

※发布时间:2020-11-27 15:39:13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梦见钱包被偷时序推移,秋去冬来。我们的先民站在田野里,聆听时间的脉搏,看时光为自然渲染出不同的颜色。时间缄默无言,但先民听到了它低声吟唱的四季之歌,发现了那些藏在时令里的秘密。于是,先民赋予一年中重要的时间点特殊的意义,并举办活动庆祝这一天的到来,这就是“节日”。

  古老节日与原始有关,庆祝活动也多为庄重严肃的祭祀。后来,先民将历史文化和人文融入节日中,赋予节日历史和人文内涵。与此同时,节日的庆祝活动也衍生出更多形式,并成为一种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

  虽然皇室和民间的节俗活动并不完全相同,但人们的欢欣与愉悦却是一致的。新年的钟声敲响后,人们穿新衣、互相说吉祥话,脸上满是笑意;元宵节,走入流光溢彩的闹市,看被灯火的舞女的脸庞;清明节,与家人一起去踏青,看春回大地、复苏的景象;端午节,赏棹影斡波的盛景;七夕节,和姐妹一起祭拜织女星……

  如果说生活就像一片平静的湖泊,那么节日就像倒映进湖泊中的繁星,为平凡而琐碎的生活增添了很多乐趣和韵味,让人们短暂地从忙碌的生活中抽离出来,感受文化之美、传统之美。

  进入21世纪后,传统节日与人们渐行渐远。随着中外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一大批“洋节”涌入我国。它们不仅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还成为商人们的“宠儿”。每到情人节、节、母亲节时,大街小巷洋溢着热闹的气息,快乐从人们心底里流淌出来。这种现象并不算坏事,人们不过想在繁忙的生活中放慢脚步,找一个宣泄的出口,重新激起对生活的热情。

  然而,在过传统节日的时候,这种热情就像空中的泡泡一样,瞬间消失。以春节为例,除夕之夜,人们和亲人坐在一起看春节联欢晚会,但心早已飘到天外。桌子上摆满了年货,但在有些人看来,这些年货还不如小时候母亲煮的一碗饺子有滋味。没等新年的钟声响起,他们就进入了梦乡。“年味一年比一年淡”,这是很多人对春节的评价。虽然这些人挤进了“春节大军”,费尽辛苦才和家人团聚,但他们对春节的感情越来越淡。

  为了唤回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感情,使人们感受到传统节日蕴含的人文内涵,我们策划编辑了这本《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本书用诗意的语言介绍了传统节日的民风民俗,意在还原传统节日的“本真面目”,使读者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传统之美,触摸中华文化的脉搏。

  有了仪式,传统节日散发出来的清香便会自然而然地留在人们心中。因为谈论这些节日时,人们脑海中浮现的不是一个个的符号,也不是凌乱的饭桌、到处乱跑的孩子、喧闹的牌桌,而是热气腾腾的元宵、随风飘动的柳树的枝条、寄托着相思的明月、清甜的菊花酒……

  有了仪式,人们更能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对节日产生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比如,新年来临之际,先民之所以要穿上干净的新衣服,去向尊长、朋友送祝福,是因为他们认为春节作为一年的开端,对一整年的运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一声声祝福语中,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愿望;清明扫墓,反映出中国人对家庭和孝道的重视,也体现出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中秋望月,寄托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愿望;端午节的粽子,则凸显了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拨开节日的,人们方可找到传统节日的内核。

  有了仪式,人们会对传统节日产生虔敬。过节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如以前清明扫墓时要上香、烧纸钱等,如今出现了植树祭扫、网络祭扫等多种祭扫方式。但无论用哪种形式,人们都不会丢掉对传统文化的——无论是植树祭扫还是网络祭扫,都凸显了中华民族慎终追远的传统。

  此外,本书详细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二十四节气和传统节日关系紧密,其中清明既是节气,也是传统节日。从辛弃疾所作《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中可知,立春日和元日可以是同一天。而在节气有关的民俗民风中,人们有时能看到传统节日的影子。了解二十四节气的知识,能够让人更加了解传统节日,充分地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祝愿每一位读者都能找到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成为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者。(本文为《中国传统节日的仪式》前言)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