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评课稿

※发布时间:2016-6-10 19:30:3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四年级语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评课稿

  《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课,黄老师在课文第2~5段上花了不少工夫,设计了三次发现的比较和一处的想象推理说话。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呢?首先基于本单元学习重点考虑,本组教材围绕观察与发现这一专题编排,选择的课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都是关于观察大自然景物和发现大自然奥秘的。

  《古诗两首》不仅写了诗人观景的所见所闻,还写了从观察事物中得到的;《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写了非常有特色的植物和动物,而略读课文《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则生动地讲述了科学家从生活中的无意发现到不断寻求直至创立学说的故事。在单元学习导语中,编者就明确指出“读这单元课文要在了解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认真体会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并学习他们的观察方法。”其次是基于课文的重点与难点考虑,黄老师把课文的2~5段作为教学着力点。这几段讲述的就是魏格纳由无聊时无意观察中的一次偶然发现到后来的仔细端详与比较分析所产生的重大发现所引发的一个奇想。

  在这个奇想产生的过程中凝聚着科学家最优秀的观察思考,再观察再思考的品质,这正是我们学生所需要的思维习惯。因此了解魏格纳发现漂移的过程与学习边观察边思考的观察方法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而这几段话中也涉及了许多地理知识,比如南美洲、巴西、几内亚湾的地理,又如海岸线的吻合、块的漂移等等,学生是没办法靠自己的力量弄明白的。在“精”读这部分时,黄老师巧妙地利用课件轻松而有趣地解决了难点。

  将2~5段设为着力点第三个依据就是学情,在学生根据学习提示自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提示中提到的三个问题,就“魏格纳的奇妙想法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学生很难一下子楚,他们只知道他是在看世界地图时发现的,至于如何从偶然到仔细端详,再到比较分析,这么一次次不断深入地观察发现与思考推想才产生的,学生根本无从知道,也就不能领会边观察边思考这一优秀的思维品质了。

  在本堂课教学的时候,黄老师引导学生进入阅读发现的情境,让学生边阅读边观察边思考,去发现魏格纳三次发现的不同,从而领略阅读发现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黄老师将2~5段设为阅读引导着力点第四个依据那就是本课的语言表达的特点。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发现的文章,因而语言表达非常,跟以往我们小学课文情感性、形象性强的特点有很大的不同,但这样的文章对学生语言表达严密性的培养却大有好处。这篇文章整个故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每个部分连接自然,运用“果然” “结果发现” “于是……”“魏格纳并不是一个轻易改变自己想法的人”等过渡句,使文章浑然一体。

  黄老师在这部分学习时设计了一个想象推理的环节,一方面让学生把魏格纳在观察中的思考展现出来,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这种严密的语言表达风格。这堂课,黄老师就抓住了这么一个着力点,重打细敲,结果让学生有了多方面的收获,这就是略读教学中的“精”处理。

  希望上述资料能对你有所帮助,优秀的说课稿有助于教师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新东方小学网还有更多优秀的小学语文说课稿范文和小学语文说课稿模板供你参考。另外,我们还有三年级语文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教案,和六年级语文教案等资料供你参考。

  本文关键字: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