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宏观】总量的视野:宏观固收策略非银地产联席电话会议纪要--828

※发布时间:2017-9-3 13:01:55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8月1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授权贸易代表对中国是否了美国的知识产权展开调查。行政令的具体内容如下:

  “1、政策:政策目的是使美国的贸易关系有助于自身经济增长和贸易平衡,提升美国商品和投资的互惠待遇,加强美国的工业基础。

  美国是全球研发密集型、高科技产品的领导者,知识产权以及其他不公平的技术转让给美国企业构成了潜在,损伤了他们在全球市场公平竞争的能力。中国已实施了相应的法律、政策和,并对知识产权、创新、技术采取了一些行动,鼓励或要求美国技术和知识产权对中国企业转让,否则就会影响美国的经济利益。这些法律、政策、和行动可能会阻碍美国的出口,并且了美国对于自身创新的公平回报,将美国的工作转移给了中国工人,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并且削弱了美国的工业生产、服务业和创新。

  2、对于是否展开调查的决定:美国贸易代表应依据1974年的贸易302(b)来决定是否对中国的不合理的、歧视性的、美国知识产权、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法律、政策、、行为展开调查。”

  相信市场仍普遍对于调查过后的处理方式高度担忧,301条款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此条款赋予了贸易代表充分的,在认定他国了美国利益时,可以对外国的货物征收关税或采取其他进口、撤销优惠待遇,或者对方向美国做出赔偿,目的是促使他国取消或逐步取消相应的法律、政策、做法,在此过程中美国代表可以不顾美国国内其他法律及国际条约准则的任何,并明确可以进行跨领域报复。

  那么,有没有什么可以制衡301条款呢?其实自从WTO组织的建立之后,301条款的使用就相对少了,因为很多的贸易纠纷都在WTO的争端解决实体那里去解决了。理论上可以针对美国使用此条款所带来的问题向WTO申请裁定,但是WTO并不一定会否定301条款,核心在于是否符合WTO规则。

  1998年向美国提出要求,就美国1974年301条款进行磋商,多米尼加共和国、巴拿马、危地马拉、墨西哥、牙买加、洪都拉斯、日本和厄瓜多尔作为有利害关系的第三方参与了磋商,在双方未达成一见的情况下,WTO争端解决实体(DSB)成立了专家组,并最终裁定美国贸易法案301条款与美国在DSU(谅解备忘录)体制中所作出的承诺和以及GATT(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并非不一致,虽然专家组强调要在严格遵守WTO规则的情况下才能使用,但仍相当于在裁决中支持了美国。

  90年代,美国曾三次对中国进行“特别301调查”,分别是1991年、1994年和1996年。入世之后,2010年10月,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将按照《美国贸易法》第301条款,对中国所制定的一系列新能源政策和措施展开调查。这是美国中国加入WTO以来首次“301条款”对其他经济体贸易行为进行调查,最终中国与美国在WTO争端解决机制项下进行磋商,同意修改《风力发电设备产业化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涉嫌性补贴的内容。

  自1995年之后,“301条款”调查就没有能再导致任何贸易制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301条款完全无效,未导致制裁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WTO争端解决机制发挥了作用,一方面也可能是其他国家做出一定的结果,因此它仍然能够作为一种美国向他国施压、促使对方做出的工具。不过总体而言它是一种局部的贸易工具,

  关于知识产权方面的调查,过去美国主要援引“337”条款,得名于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节。从2007年到2015年3月,美国起337调查362起,其中,涉华案件为152起,占比高达42%。根据该条款,如果任何进口贸易中存在知识产权或其他不正当竞争的行为,ITC都有权调查进行行政调查,如果认定属实,则有权采取制裁措施,其调查期大概在12-16个月,调查涉及有关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商业机密、商品包装侵权、仿制和虚假广告等,因此,“337”调查涉案领域虽然在电子、机械、运输设备等高科技产业更多,但也会包括传统制造业,连钢铁产品都曾被非法使用美国钢铁公司贸易秘密、使用虚假原产地和生产商标识而遭到调查。8月初美国曾报道,此次调查可能主要针对微型芯片、电动汽车以及未来的其他关键技术领域。

  今年4月的中美“百日计划”中,美方的是“增加对华出口,减少对华贸易逆差”,其背后是特朗普对“提振美国就业”的愿望,在此次备忘录提出对知识产权问题的调查时,特朗普再次提到,“这些法律、政策、和行动可能会阻碍美国的出口,并且了美国对于自身创新的公平回报,将美国的工作转移给了中国工人,造成了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而特朗普也曾表示,美国因知识产权被盗而损失数百万就业岗位和数十亿美元。消除贸易逆差和解决知识产权问题均是特朗普在竞选时期的承诺,承诺落实得如何也直接涉及他在本任期之后能否连任,从这一角度看,特朗普的核心一直是稳定的。

  在医疗、移民等政策在国内推行受阻之下,特朗普急于寻求突破口,因而此阶段特朗普对贸易谈判和军事等对外问题的格外重视也就不难理解了。

  特朗普当选以来,中美在贸易层面已达成了一些协议,双方各有。5月12日,经过多轮磋商,中美共同发布《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早期收获》,共识中包括中方尽快允许进口美国牛肉、尽快实现中国禽肉出口美国、欢迎中国自美进口液化天然气等事项;5月中石油宣布将签订价值200亿美元合同,增加进口包括美国在内的更多原油与天然气;6月美国农业部发布进口我国自产熟制禽肉的拟议规则,允许从中国进口熟制禽肉,我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发布了《质检总局关于进口美国牛肉检验检疫要求的公告》,允许美国牛肉进口;7月19日,首轮中美全面经济对话在举行期间,中国质检总局与美国农业部代表签署了《关于美国输华大米植物卫生要求议定书》,这标志着中美双方就美国大米输华的检疫要求达成了一致,美国首次获准可对华出口大米。

  对中国而言,在汽车、农产品、化工品等美国强势产品对中国的进口上一定程度上减少管制措施,适当减少对美国来华投资的约束和、增加对美制造业投资,是中国有可能做出的让步。但同时,减轻对华高科技产品出口、适当减轻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力度则是中方有必要尽力争取的重要利益,也符合消除中美贸易逆差的方向

  我们认为下半年油价仍将受到供给侧的,且需求侧并无惊喜,只有正常的季节性反弹,因此预计WTI油价中枢在今年下半年将维持在45至55美元/桶之间。

  去年11月份至今,市场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库存去化的进度以及OPEC减产和美国等国增产之间的拉锯战。首先简单回顾一下上半年油价走势,可以看出OPEC在此轮减产中对市场的影响能力已大不如前。上半年油价经历了一波三折的走势,低点在42美元左右,高点在55美元附近。

  (1)成本方面来看,成本既确定了油价的下限,也影响油价上限。当前40美元/桶是原油价格下限,这是因为全球各大油企,油田的盈亏平衡线美元/桶附近。另一方面,OPEC也无法长期低于40美元/桶的油价,因为大部分OPEC产油国极端依赖石油收入,财政平衡完全成本基本上高于50美元/桶,沙特更是高达80美元/桶。因此我们认为油价难以跌破40美元/桶。此外,市场颇为关注的美国页岩油成本方面,我们看到美国各大页岩油田的盈亏平衡价格近年在迅速下降,2014年时平均盈亏价大约为65美元/桶,而今年6月各大页岩油田的成本区间大致在40-50美元之间,美国各大油企也已通过一系列举措适应了50美元/桶左右的油价,也就是说,一旦WTI油价长期位于55美元上方,将较大幅度刺激美国原油增产。因此我们认为原油长期站上55美元/桶的概率也很小。

  (2)影响中期走势的另一个因素是影响需求侧的宏观经济走势和通胀水平。未来1~3年全球经济仍将稳步复苏,不过各主要经济体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挑战,长期潜在增长率依然低迷。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劳动生产率下降、资产价格泡沫的严峻挑战,各大经济体的通胀水平更是长期低迷。因此需求侧方面中期看来也难有惊喜。

  2、那么再来看影响油价短期波动的因素。综合来看,今年下半年全球原油需求的增长最多只能达到季节性。

  (1)供给方面,近期主要关注OPEC及非OPEC的减产究竟能否落到实处。OPEC方面,今年第二季度的减产执行力度令人失望,总产量连续四个月上升,其中老大哥“沙特”甚至带头增产。OPEC减产豁免国尼日利亚和利比亚的产量在今年7月份相较去年9月便上升了近93万桶/日,再加上美国的强势增产,市场对于供给侧的忧虑始终挥之不去。截至8月18日,美国本土原油产量已经超过950万桶/日,同比增长98万桶。美国钻机数增长近期尽管已经放缓甚至下降,但是传导至产量仍需要一到两个季度的时间。我们根据近三个月的美国平均产油增速估计,美国未来两年内仍能保持80万桶/日的年增速。当然短期因素比如近期席卷美国的Harvey飓风以及上周末利比亚最大油田Sharara遭武装团体等意外因素也对供给和油价构成影响,但影响将较为短暂。

  (2)需求方面则关注季节性需求能否实现,然而总体来看今年并无大的惊喜。我们可以分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两个主体来考察需求,我们发现发达经济体的原油需求总体较为稳定,近几年的原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于中国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我们看到美国近期的汽油消费恢复了季节性但欧洲四国的航空煤油消费由于事件影响大幅低于季节性,日本稳步推进“以气代油”也降低了日本对原油的需求。那么今年上半年唯一超预期支撑需求的是中国的原油进口,但通过考察中国原油进口大幅增长的背后原因可以发现中国的原油进口需求主要是由于补充战略原油库存、地炼进口增加以及国内原油产量下降等因素引起,未来并不可持续,因为我国战略库存已达高位,且炼油利润在逐步缩窄。一旦中国原油进口放缓,对于油价是一大利空。印度方面今年更是乏善可陈,去年总理莫迪的“废钞”政策使得现金使用率高达84%的印度经济陷入混乱,并且印度今年的汽车销量数据低于季节性,加之近期的风潮等,都使得今年印度原油进口量难有惊喜。

  我们看到近期美国汽油裂解价差有所回升,但欧洲柴油裂解价差仍处于2011年以来的历史低位,对于需求拉动有限。原油远期结构有平坦化趋势,甚至近期偶有出现远期贴水的结构,表明原油市场当前处于去库存的阶段,但进度仍然缓慢。WTI-Brent价差近期再度走阔反映了美国基本面并不向好。资本市场多空战役近期再度陷入胶着状态,可以看出市场对于下半年的供需格局走势仍持观望态度。综合以上中短期各因素的分析,我们做了一个简单的供需估算,根据前5年的平均数据来看,从供需缺口测算,最好的状况下今年底可以使得OECD工业石油库存逼近5年均值,然而一旦考虑的动态博弈,这一美好愿景恐难以实现。

  总体看来,“成本铺底,供给,需求平淡”三重因素作用下,我们预计下半年WTI油价中枢将徘徊于45~55美元/桶之间。由于原油市场目前位于供需再平衡的关键节点,波动将有可能加剧。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和中秋节发生重合,假期较往年多一天。此后又是“双十一”购物节。今年四季度的传统消费旺季具备了超预期的第一个条件。

  2017年是房价上涨和企业盈利处在高位的叠加,有点类似2007年、2009~2010年和2013年,此前几轮,双重受益于企业盈利处在高位带来的实际可支配收入回升和房价上涨带来的名义财富效应,零售数据在四季度均出现不同程度反弹,今年四季度旺季具备了超预期第二个条件

  此前大商品等原材料价格维持高位,历史规律是能够传导到下游消费,今年目前来看虽然整体通胀水平较低,但是原材料价格持续维持高位将会带来非食品CPI升温预期,今年四季度旺季具备了超预期第三个条件。

  股价方面,过去十年,企业盈利处在高位、房价同比上涨和通胀预期升温的“三期叠加”发生在 09/10/13年,这三年旺季来临前的八月和九月,可选消费均相较其他行业产生了明显超额收益。而目前7月至8月至今可选消费收益率显著跑输,2016年和2017年至今均显著跑输。在基本面三大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至少未来两个月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大

  银行板块短期变化不大,维持长线向好的格局,核心是把握好基本面向好主线。目前基本面向好的趋势在中报中不断验证,

  第一周华夏、平安中报披露后市场有一些担忧。这两家在银行里面的确属于基本面偏弱的,后续披露的银行都在中报中不断验证我们对于基本面向好趋势的判断。下周进入中报披露的期,四大行都会披露中报。四大行是典型基本面向好的趋势的代表,中报表现值得期待。再次强调把握基本面向好的主线,其他的短期扰动不太重要。二、近期出现两个短期两个积极变化:1)金融监管趋近尾声,密集调整阶段结束。

  银监会三三四自查自纠完成,大部分银行已经上据,金融监管压力最大的时候已经结束。今年4月开始到自查自纠阶段结束之间压力最大,目前各家银行已调整到位。金融监管靴子落地后未来金融监管不会放松,流动性仍然偏紧,降准不会发生,但是增量的调整不会再出现。2)周期股和银行股在基本面上互相促进,在股价上相互竞争,随着周期股涨幅走高,来自周期股股价竞争压力缓解。

  周期股的盈利改善驱动银行资产质量改善和基本面改善,大家认同这个逻辑,但前期很多人都去搞弹性较大的周期股,随着周期股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来自周期股股价竞争压力缓解,同时周期股盈利改善驱动银行盈利改善的逻辑仍然成立,银行基本面的逻辑也在不断深化,利好银行板块股价。三、行业观点和标的推荐

  三季报基本面向好也是会继续深化,坚定看好银行板块。除非经济显著超预期,银行板块会有一轮补涨。但在现阶段经济温和改善的情况下,投资者紧密围绕确定性基本面龙头和有基本面拐点出现的标的,龙头标的行情继续深化是板块行情继续深化的大前提。基本面有瑕疵或者没有改善的标的,需谨慎操作。标的推荐:1)基本面确定性向好标的:除不能覆盖的标的外,推荐宁波银行

  (基本面全面、与不能覆盖的标的二选一,更倾向不能覆盖的标的)、四大行(现在正处于五年级别业绩持续向上的起点上,基本面向好的趋势会在后续的业绩披露中不断验证。目前工行、建行刚刚站上1X 17年PB,农行、中行仍然大幅破净。四大行基本面差距不大,可任选一两家。建行、工行基本面稍优、农行、中行估值明显偏低、性价比突出)2)短期基本面确定见底并出现拐点向上的标的:推荐南京银行、兴业银行。

  两家业务模式类似,都是金融市场业务较多,但两家基本面都很强,调整的幅度和节奏非常快。一季度两家基本面受损严重,收入端下滑较大,二季度迅速调整到位,三、四季度将加速恢复。周五南京中报基本面见底向上趋势明显、息差、收入都有明显改善。两家现在估值明显偏低,相对对标行折价30%-40%,折价空间不合理(合理折价水平为10%),后面都有比较显著修复的机会。拐点银行不容易,出现一家必须密切把握一家。3)长线转型标的:推荐某长期零售转型标的。

  基本面未见拐点,但公司长期零售转型的逻辑是成立的,具有拐点属性。公司愿意在过程中和大家分享阶段性的转型,自身的不良也在持续化解。未来股价上升可能会有一定波折,但向上的大趋势确立。再次强调,基本面向好标的一定要持有,不能覆盖的标的和宁波二选一、四大行任选一两家;拐点标的必须持有,长线转型的标的值得持有。

  1、公司1H17净利润65.09亿,同比增加6%,符合预期;剩余边际余额2157.5亿,较年初扩大25%,超预期;净资产1315亿,同比微降0.2%,主因分红63.4亿所致;新业务价值197.5亿,同比增长59%,大超预期;内含价值2714.5亿,环比增10.4%,符合预期。

  上半年NBV 197.5亿,同比增长59%,明显超出市场一致预期,预计增速是四大保险公司之首,增长源泉来自于新业务的量价齐升:新单保费增长51%、新业务价值率大幅提升至40.6%,同比提升7.6个百分点。“聚焦营销、聚焦期交”战略的成效日益凸出。3、内含价值2714.5亿,较年初增长10.4%,符合市场预期。

  上半年剩余边际余额2157.5亿,较年初增长25%,快于平安、国寿,同期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仅”增长6%至65.09亿,剩余边际作为稳定的会计利润源,其快速增长保障公司全年和未来利润稳定无忧。5、上半年太保财综合成本率同比下降0.7个百分点至98.7%,超出市场预期。

  归功于费用率和赔付率同比分别下降0.4和0.3个百分点,且较同业指标上升具有边际变化优势。太保践行“保险姓保”,“推动和实现可持续的价值增长”的发展,

  大力提高业务质量、可持续增长能力强的个人长期保障型业务,实现价值和利润的同步增长。未来公司战略仍将聚焦高价值率、高利润率的保障型业务,价值及业绩有望维持快速增长趋势。二、行业观点:市场担忧点

  5月份保监会发布《134号文》,万能险、投连险不得作为附加险,两全或年金产品金返还需于保单生效5年之后且比例不超过已费的20%,引发市场普遍担忧。但我们认为并不必过于恐慌,原因有:

  (1.05X PEV、价值转型,基本面扎实)、中国平安(1.25X PEV、寿险龙头,业绩全面开花)、中国人寿(1.05X PEV、投资端大幅改善)、新华保险(1.2X PEV、18年最具期待)。

  继7月24日推出全国首例租赁住房用地后,上海昨天又推出5幅租赁住房用地,截止目前已累计推出11幅只租不售。当下全国层面都在大力推动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上海作为租赁需求最强烈的城市之一,在以租赁市场构建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中可谓拿出了“真金白银”。

  当前中央和各地方对于租赁支持政策密集出台,我们对于行业目前的发展状况以及未来模式总结了以下几点思考。

  从目前租赁市场格局看,长租是个风口,不少研究指出行业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平台价值,而很少关心运营能力这个关键的维度。运营角度而言,抛开免租期收入、违约金收入等因素,最重要的还是租金差和出租率这两个要素:如果物业是持有型的,就变成caprate的问题;简单转租业务租金差空间很小,于是大家想到了装修提高租金(包括N+1),但租金差目前市场仅仅看到了带来的P(价格)的提升,并未考虑受众V(数量)的下降,这个关键问题是测算市场空间最容易被忽视的环节。

  另一个就是空置率,之前的研究称,行业出租率需要达到90%才能盈利,和测算的回报率水平是一致的,这是基于规模经济假设的前提(标准化带来的成本控制、单人管房量的提升),而规模上升也会经历一个拐点,规模到一定阶段,出租率也会下降,这其实也是前面所提到的“量价悖论”,不同价格区间的受众人群数量差别很大。2、长租公寓核心竞争力之二——房源获取能力,低成本拿地机会越来越少。

  目前从一级市场的变化来看,中介商运营分散式公寓,开发商运作集中式公寓的初级模式也在发生变化,中介机构也在介入集中式公寓(纯分散式不利于品牌培育和),而开发商由于集中式规模上去有瓶颈,也在尝试介入分散式的环节;但无论如何,房源的获取是个关键的问题——是否能够获取低成本的房源。

  从目前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成本的锁定来源于房源获取过程中严格的“风控”(注意:这个行业的管理其实就是一个风控的过程),以及获取不具备运营能力的第三方的房源(比如旧改项目返还给村集体或个人的一次性大量房源、又比如类闲置的具备空间的物业)。旧改属于机会型的,通常主导旧改的开发商有先入为主的机会,而具备空间的物业在评估后,能成为租赁用途的也不多(成别的业态回报率明显高于租赁用途)。因此,低成本的房源获取更多是机会型,越往后套利机会越小,而还需要面对许多房地产基金的竞争

  。言下之意,装修租赁用途房源成为了出,于是回到第一段提到的“量价悖论”--简而言之,目标客户群体在萎缩。3、长租公寓核心竞争力之三——资金实力,中介商和房产商在发生融合。

  2017年以来,万科入股链家、昆百大收购我爱我家,未来会看到中介商与地产商的进一步合作与整合,由于各自缺少某些基因,需要进一步的租赁市场参与者的迭代。中介商在运营方面具有优势,而房地产商更具备资金和资源优势。

  有一点需要提醒的,一个封闭的个体很难做到这个行业的领先者。一家开发商利用自己的平台来做,永远有资源的瓶颈——无法把最好的租赁资源统统整合,而需要一个的平台,比如大规模的地产基金,一方面有运营平台,一方面又拥有整合各种优势租赁资源的。4、行业处于标准化初期,尚未达到成熟阶段。

  从回报率角度而言,长租这个行业只能看做一个很低回报的载体,只赚运营的钱是不够的,这里就提到了一个元reits的概念,reits开发以后,资产大概率是要通通打包卖给reits,大家还必须分享物业增值的收入才够。因此,行业目前的变化类似于美国reits早年的各种地产基金的标准化的前奏(先标准化收入),

  相当于于写一篇论文前面的文献综述部分,是不得不做但苦脏累的活。5、长租公寓发展未来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三个维度:a、租赁市场的发展将降低未来房地产市场未来的波动率,但使得“绩优股”(所谓豪宅)更具上涨空间; b、民生问题进一步改善后,也将容许少数交易对象的标的(豪宅)的更高涨幅; c、租赁用地挤出商品房用地,稀缺的商品房用地将倒逼地产商开发的产品更具附加值。

  虽然目前长租公寓运营管理难度仍较大,潜在资源互换和整合的机会可能使得行业效率进一步提升:a、开发商与中介或运营商的整合,从一级市场角度看,这种整合或许会比较快,因为大家都逐渐发现到了自己的缺陷和痛点;b、具有平台属性的资源整合者(某些规模房地产基金);c、潜在的租赁相关信贷提供方,包括互联网公司的金融部门和券商保险等;d、具备高品质开发能力和更高运营能力的开发商,行业集中度提高也将筛选出这些开发商,从目前来看,地产上市公司中或许最后只会留下一半仍然从事开发业务。

  目前租赁市场发展格局中,房地产服务商和率先布局长租公寓的地产开发商最为受益,推荐世联行和万科A,同时关注国创高新(收购深圳云房)、昆百大A(收购我爱我家)、皇庭国际(成立公寓管理公司)、*ST宏盛(停牌重组标的涉及房屋租赁行业)等标的。华侨城中据点评:规模扩张与加速周转逻辑正在兑现

  事件:公司发布中报,2017年上半年收入137.89亿元,同比增长20.3%;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17.34亿元,同比增长9.74%。

  1)收入增长如期提速,但土地及财务费用增加拉低净利增速,且处置资产收益尚未结转。公司上半年房地产及旅游综合收入均如期提速,只是土地(+8亿 +61%)及财务费用(+3.7亿 +122%)增加导致短期盈利低于收入增速,且转让文旅科技等股权等收益尚未结转;但需辩证看待拖累盈利表现的主要原因,一是土地大幅增加可能涉及季节性影响,全年增幅不会这么大,二是财务费用增加是规模扩张的结果,新增贷款主要用于购买土地,规模扩张为未来盈利打下铺垫。维持未来几年净利复合增速20%左右的预测。

  2)相较于短期盈利表现而言,更应该重视的是,规模扩张与加速周转正在兑现。公司上半年新增权益土储179万平米,权益地价199亿,土地投资金额同比大增,彰显公司快速做大规模决心;深圳龙华民治项目和宝安中心区滨海文化公园项目合计总投资过百亿,项目资源优质,为公司未来业绩提供保障;南京、杭州、成都等核心二线城市也有多个项目在推进之中;报告期末库存、总资产、总负债同比分别增长53%、44%、60%,进一步佐证规模扩张逻辑。做大规模的同时,公司上半年也加速推盘,销售表现优异,下半年深圳香山里花园四期、龙华红山项目、南京置地、南京华侨城等多个重点项目也将入市,预计全年可实现300-400亿销售;此外,宁波、项目与同行合作进一步加快存量资源变现节奏。

  3)文旅项目深化全国布局,估值体系有望重构。公司重庆欢乐谷及玛雅水公园、成都欢乐谷三期、武汉水公园二期、南戴河娱乐中心等项目于2017 年暑期投入运营,进一步完善华侨城旅游全国布局。作为A股资源属性最高的地产股,市场一直将公司定位为慢周转的地产开发公司,所以市盈率维持在较低水平,但伴随文旅属性逐步强化,公司估值体系有望得到重构。

  4)增量资源获取也独具优势。除了依托固有的旅游地产模式继续在全国核心城市拿地之外,公司还深度融入华侨城集团的“文化+旅游+城镇化”及“旅游+互联网+金融”战略,在资源获取、产业互动、产融结合等方面将获得集团强力支持,共同发挥战略协同效应,从而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集团去年以来在全国重点区域快速拓展战略性框架协议,上市公司作为集团城镇化战略的价值实现者,未来有望获取相应市场化开发资源。

  投资:公司上半年收入增长如期提速,但土地及财务费用增加拉低净利增速,且处置资产收益尚未结转,维持未来几年净利复合增速20%左右的预测。相较于短期盈利表现而言,更应该重视的是,公司规模扩张与加速周转逻辑正在兑现,总资产及负债规模均快速增长,并且大央企背景下也无需对加杠杆过分担忧。公司当前市值729亿,较NAV折价近40%,对应2018PE也仅7.4X,无论绝对估值还是相对估值角度均具备显著安全边际,再次重申看好华侨城的核心逻辑,存量资源加速变现及估值体系重构双击,同时也是央企及国家战略的核心受益标的,维持“强烈推荐-A”的投资评级,目标价12元/股(对应2018PE=10X)。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