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人文经济> 文章内容

相声:京兰腔 “包袱”里的人文情怀

※发布时间:2018-4-21 13:28:16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在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留最时尚的发型,穿最传统的长袍。在专注于笑点这件事情上,他们个个风格鲜明,“使活儿”的方式独一味。但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时刻,他们安静地甚至不想裸露任何哪怕细碎至极的微表情。

  而“相声”之于“”,这其中又蕴含着怎样的文化碰撞?也许,那些包袱里款款流淌的似水流年,都会清晰地映射出被岁月拉长洗礼后沉淀出的鲜活光影与契约。

  “没有人知道,在以说相声为业,到底会不会有未来?”这是8年前,相声演员(艺名奥特曼)无数次问自己最多的问题。其实,他很清楚,这题很难作答,但必须有人一试。

  2010年11月18日,首家本土相声茶社——“德艺坊”在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中,向父老乡亲提交了调卷。“与其忐忑徘徊,不如只为圆梦,把喜欢的相声说好” 。

  在整个过程中,另外两个铁哥们李志恒、李响义无反顾的,撬掉“相声”这艘探险号的摇摆与纠结。

  李志恒,艺名“吉娃娃”。他是的超级搭档。用他的话说,在相声行当里,找搭档比找对象难得多。“我俩搭了16年!”

  “刚开始没有人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有一次,演出时间到了,我俩穿着长衫台跟观众用语打招呼:‘村里来新人咯!’话音刚落,便把就座的一对情侣给吓着了,‘哎呀,你们这是干啥的?’”“我们是说相声的。”李志恒解释说。“不好意思,走错了。”这对情侣慌忙中抽身而去,“我俩相视苦笑,硬是把段子给说完了。”

  “应该去培养观众,这是我们最开始都忽略的重要环节。”说,光有勇气是莽夫,还要有耐心方能始终。

  京兰腔中的相声,它摸索的正是这方闭塞贫瘠土地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落地生根。听相声送茶水,用时间来凝聚点滴。

  “起初逗笑观众,并不是很难,只要把传统段子里的包袱转换成话,就足以令人捧腹,但时间长了你会发现‘无聊’这种的东西,就渐渐探头了。光耍嘴皮子,这只是‘贫’,相声的和幽默应该有更高级的形式。”

  有人说在塑造人物形象上,非常精准。就好比现在流行的高级“奶奶灰”,与“恰如其分”的色度偏差毫分,呈现的效果不是“老态”就是“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