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金属进口需求高峰一去不返?

※发布时间:2015-8-8 10:08:21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4月11日下午,陕核集团214大队与西安天宙矿业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在古城西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为矿山企业提供地质找矿、地质技术咨询服务、矿权交易信息、选矿工艺研究、矿石化验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缅甸《新闻周刊》3月17日报道:缅甸计划与经济发展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到本财年前9个月止(2013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缅甸翡翠的出口额为9.2亿美元,与上财年同期的2.97亿美元相比,增加6.2亿

  不久之前,基本金属多头还跟着中国每月公布的贸易数据起舞。

  中国进口需求先前看来永无满足之日,进口量持续增加,流向其热络发展的基础建设及地产项目。

  但这种境况一去不返了。

  去年中国精炼铝、镍、锌、锡净进口全都下滑,其中有些金属下滑幅度甚深。中国不是铅的净进口国,出口表现稳定,这有助于解释当前铅市何以如此不受投资人待见。

  铝制品出口亦扩张,凸显出中国市场供过于求的情形。

  唯有铜进口逆势增长,不过对于这样的态势能维持多久的质疑声浪与日俱增。

  进口下滑,是否成为中国经济降低资源成长密度、也就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口中“新常态”的一部份?

  无庸置疑,这可能当中原因的一部份,但一如往常的是,只要涉及中国,事情就不是那么单纯。

  青岛港口骗贷案效应

  例如,去年基本金属贸易模式就受到青岛港口骗贷效应的严重扭曲。

  青岛港口金属骗贷丑闻最初于5月底。其余波仍在法庭回荡,但对整体金属融资业务却造成立即且深远的影响。

  铝和锌净进口量暴跌。这两种金属在中国影子信贷市场,都曾广泛被做为融资品。

  中国去年上半年原铝进口量达227,000吨,但下半年进口量仅40,000吨。

  青岛港口骗贷案爆发后的六个月内,精炼锌进口量减少一半,至190,000吨;出口量则从1-6月的4,600吨激增,7-12月达127,000吨。2014年最后一季中国竟成为非合金锌的净出口国。

  然而受影响最大的是镍。

  镍出口大增,纷纷避往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仓储系统。

  对之前未意识到有多少镍还一直贮于中国保税仓库的镍市场而言,这是记的警钟。于是,中国在6-12月期间首度成为镍的净出口国。

  精炼镍的出口在12月出现失去动能迹象,今年中国该金属净贸易趋势很有可能完全反转。中国仍需镍来供应其巨大的不锈钢产业,若国内含镍生铁(npi)产量抵不住预期的镍矿缺口,中国极有可能有更大量的镍需求。

  而铝和锌的进口是否能彻底从“青岛港口事件效应”复原,则是完全不同的问题。毕竟,鉴于中国本身日增的产能,没什么迹象显示中国真正需要进口这两种金属。

  自给自足

  精炼金属供应链发生的这种转向自给自足的长期趋势改变,成为推动中国金属贸易模式转变的又一个关键因素。

  这种改变过程在铝产业表现得最为突出。中国不仅仅能够生产出足够多的铝和铝半成品来满足国内旺盛的需求,事实上中国目前的铝产出已经供过于求。

  结果就是,中国的过剩产出正加剧涌向国际市场,而且是以铝半成品的形式流出,这是因为半成品可以享受到出口退税的好处,而原铝却必须完整缴纳出口关税。

  这本来是长期发展的趋势,但在12月却出现了一个明显的跳涨波动。12月的铝半成品出口猛增到49万吨,创下纪录高位。

  不过12月应是不属于主流趋势的特殊表现。因为有传闻称税制可能有变动,尽管纷纷扬扬的传言迄今并未得到印证,但出口商可能因此赶在税制变动前出口铝制品。

  铅市场是另一个反映出中国供应过剩局面的金属。自2013年初以来,中国一直是铅净出口国。

  实际上,精炼金属的净出口在去年从2.1万吨增加到3.3万吨。这个规模或许并不大,但如果金属流出中国时采用不被纳入统计数据的方式,那么这些已经得知的净出口很可能就是更大规模外流中明显可见的一小部分。

  对原材料的胃口大开

  在中国自身加工能力增强的同时,生产金属所需原材料的进口需求也发生了变化。

  铅、锌和铜精矿的进口去年全都增加,中国进口废铜持续放缓刺激了对精矿的需求。

  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日益增加,也带来了问题。

  印尼2014年1月决定出口未加工矿产后,中国买家试图做出调整,导致进口模式发生重大转变。

  以铝为例,印尼铝土矿进口锐减,导致从马来西亚和多米尼加等国的进口增加,而且氧化铝进口亦增加。

  与此同时,中国含镍生铁生产商还试图从菲律宾进口镍矿石,来补充印尼矿石进口的不足。菲律宾镍矿进口去年跳增23%至3,600万吨。

  分析师仍认为,这种低品质矿石只是推迟了中国含镍生铁产量锐降这一必然趋势。

  镍铁合金进口激增45%,可能就出中国镍市的端倪。镍铁合金是镍生铁的高质替代品。

  铜保持不变

  在不断变化的中国进口图景中,表面上保持不变的就是铜。

  去年精炼铜净进口保持升势,增加14%,触及历史新高330万吨。

  这格外值得注意,因为在抵押信贷市场中,铜是最受偏爱的金属。

  但青岛港事件未对铜造成太大影响。金属被转移到更安全的仓库,但只是在中国境内转移,并未转至境外。

  去年,精炼铜出口实际上减少,降幅达9%。

  在精炼金属进口下降且出口加快的大背景下,上述情况似乎有些反常,但是你要记住的是,市场普遍认为国储局(srb)在持续主动买进金属。

  买进的具体吨数不太清楚,但很可能足以对2014年精炼铜净进口增加41万吨做出解释。

  国储局买入铜,是因为仍把铜视为一种战略金属。而铜在中国存在结构性短缺。

  对于中国经济成长放缓以及精炼金属越来越能自给自足,即便是铜可能也无法全然不受影响。

  中国12月精炼铜产量达到历史高位。就算没人完全相信数字,但趋势很明显是向上的。

  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甚至精炼铜进口可能也临近顶峰。

  扩展新闻:

  基本金属是指国民经济和社会各方面使用量相对较多、使用范围较广的常用金属,一般包括铁、锰、铜、铝、铅、锌、锡,在我国,其年消耗量铁数亿吨,锰、铜、铝数百万吨,铅、锌数十万吨,其它金属最多的在10万吨左右,一般的在几千吨至几万吨,最少的如黄金铂金等稀贵金属只有几百吨。以上是根据基本金属的用途范围和使用量划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