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茄专卖店

※发布时间:2016-9-24 15:40:22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来自银川的姑娘小琳,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一家四星级酒店工作,给法国大厨维克多当助手。这位大厨是个雪茄迷,一次闲谈中他告诉小琳,在欧美国家,雪茄无处不在。例如,酒店里有颇具规模的雪茄专卖店;出入商务会所时,朋友会请你到雪茄室抽一支;去酒吧喝酒,侍应生会递来雪茄单。可是在北京,想买优质雪茄却很难。

  小琳听了后想,北京少说也有十几万老外,若开家雪茄专卖店,一定会大受欢迎。她把这一想法告诉维克多,那法国人听后却摇头说雪茄是种“奢侈品”,开店需要很多钱,如产自牙买加的“麦克纽杜”为250元一支,多米尼加的“大卫杜夫”是400元一支。被他这么一说,小琳吓了一跳,没想到优质雪茄如此昂贵。

  不过,小琳把这一打算告诉几位朋友,大家都认为是个好主意。但到哪里能搞到启动资金呢?当小琳愁眉不展时,维克多伸出了援手,愿以入股的方式投资。于是,小琳辞去酒店的工作,在北京使馆区物色了一门面,找业内熟人进货。两个多月后,一家名为Montecristo(蒙特)的优质雪茄专卖店终于开业了。

  第一个月,小琳赚了近3万元,可惜除去昂贵的房租和日常开支,几乎没什么利润。第二个月仍在这个数字上徘徊。为打开知名度,小琳印了5000份广告单,请一些知名报社的发行员夹在报纸中派送。也许由于广告很新鲜,一连数天响个不停。虽然想了解雪茄文化的人很多,但真正来买的却很少,这种昂贵的消费品毕竟不是中国普通烟民能承受得起。

  小琳觉得对顾客的定位不准确,应将消费群体锁定在驻京的外国人身上。于是她不再乱送广告,更多的是向领事馆发函,并在一些主流英文媒体上做广告。很快,使馆区的老外都知道“蒙特”有许多高档雪茄,洋人们开始光顾这家专卖店。第三个月,小琳实现了赢利,除去各项开支净赚了2万多元。第四个月更迅速上升到4.6万元。

  不久,俄罗斯SUR机电设备公司驻北京分公司为举办5周年庆祝活动,计划采购一批高档、体面的礼品赠送给高端用户。该公司负责人恰好到“蒙特”抽雪茄闲聊,小琳想,既然优质雪茄有实用和收藏的双重价值,不少高管都酷爱它,何不把它作为高档礼品?她同这位负责人一谈,对方大喜,不仅采购了一批古巴雪茄,连配套的专用工具,如雪茄剪、保温盒、加温器、专用打火机,甚至仅有的10个雪茄公文箱都买走了。

  尝到大宗交易的甜头后,小琳马上登陆网站,同驻京的一些外国公司公关部联系,推荐“雪茄系列”高档礼品。很快,一家德国公司找上门来,买走了40多万元的货。接着,印度一家软件公司也要求订货,这让小琳惊喜不已。

  如今,小琳已同数十家知名企业建立了业务关系,成为其“高档礼品供货商”之一。现在,她手下有数名员工,个人资产已超过百万。但她的最大梦想,就是在中国开100家“蒙特”分店。(傅烨珉)

  “宁亏钱、不压货”服装行业如何消化渠道库存有这样一则“笑谈”:中国即使现在所有的服装企业都停产,光是仓库里的压库货起码可以供国内的服装销售企业卖上3年。可见国内服装行业的库存积压问题有多么严重。服装季节性明显,且服装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何处理不断增加的库存成了最令服装界头痛的问题之一。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