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风俗习惯> 文章内容

恩施地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四)

※发布时间:2019-5-6 4:31:39   ※发布作者:小编   ※出自何处: 

  土家族哭嫁歌,是土家姑娘出嫁前哭唱的别离歌。哭嫁,是土家姑娘婚嫁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程序,即姑娘在出嫁前一月或十天半月就开始在闺房的哭唱,届时,亲邻老少群聚在嫁娘家里,有的聚首哭唱,有的围观,常至深夜方休。直到发亲那天其兄或弟将嫁娘背出自家大门,哭唱方止。哭嫁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哭代唱,唱中有哭,边哭边编的抒情悲歌;二是以唱代哭或只唱不哭的长诗结构的抒情放歌。

  哭嫁歌的内容主要有哭爹娘、哭十姊妹、哭陪客、哭吃离娘饭、哭梳头、哭上轿等六大部分。哭词中,过去大多是表达新娘对封建礼教的不满以及与亲人离别之情,如今,主要是诉说彼此分离之苦和感谢父母养育之恩等。陪哭者主要是哭些祝贺安慰之词,奉承新娘出嫁能吉祥如意等。哭嫁歌的形式一般均为新娘带头哭唱,陪哭者在后半句时开哭或开唱。哭嫁歌的艺术特色:其唱词应景生情,多用比兴手法,有较规整的七字句,也有较的长短句,腔调古老,特色浓郁。来凤县百福司镇河东管理区的哭嫁歌全曲骨架为ladomi,在强调羽(6)宫(1)二音的同时,杂以宫音上方的小三度b3,构成一个连续小三度三音列的特殊音程,这种减五度音程哭唱时感情更悲切,情绪更浓烈和不稳定。

  女儿会是恩施土家族地区特殊的地理和人文下形成的民俗活动,迄今有280多年历史。恩施土家女儿会是恩施市红土、石灰窑和大山顶一带的原始民俗活动之一,每年农历七月十二举行。

  女儿会是山区少数民族男女认识交往的平台,反映土家族追求婚姻的强烈愿望。传统的女儿会,男女恋情和交往休闲以商品交易活动为载体,青年男女以商品交易为契机相亲择偶,以对歌为媒介恋情交流,以过月半节为由情人幽会,其自发性的交往与休闲非常随意与,展示了土家族对待女性的一种意识。女儿会作为一种商贸活动,满足少数民族山区百姓出售土特产品、购买日常生活用品的需要,女儿会作为民俗活动,满足山区少数民族群众交往、休闲的心理,成为土家族群众都认同的一种文化活动。

  鹤峰柳子戏,又称“杨花柳”,在鹤峰县流传历史悠久,初始形成于宋元,盛于明清,是恩施州五大地方剧种之一,被誉为湖北戏曲艺术孤品,现今主要流传于走马、五里、铁等乡镇一带。

  鹤峰(古称容美),因其漫长的土司制度,加之所处地理,有着相对稳定的和偏远的自然,为柳子戏等民间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容美土司历来重视、经济、文化的与交流,尤其是明末清初,容美工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文化艺术的繁荣,形成了容美土司戏曲鼎盛时期,成为湘鄂边区的戏曲艺术中心。土司时代境内戏楼建有十多所,柳子戏经过300余年流传,在鹤峰民间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独特的声腔和音乐系统,成为土家族人民所钟爱的地方戏曲之一,被称为土家族民族剧种的“活化石”。其音乐体制属板腔体上下句结构,核心腔调是正宫调,主奏乐器是大筒胡琴。

  鹤峰“柳子戏”的挖掘和整理在上世纪取得一定成绩。1955年10月,鹤峰柳子戏参加湖北省民间戏曲音乐、舞蹈会演,引起专家们的重视;1961年秋,湖北省戏曲工作室专程到鹤峰采访,收集整理部分资料;1980年,走马坪成立“走马业余柳子戏剧团”,1983年10月,该团参加全国乌兰牧骑式文艺演出队国庆文艺汇演,第一次将柳子戏搬上大雅之堂,荣获文化部和国家民委颁发的“先进集体”。梦见大海涨潮

   文章来源于850游戏博贝棋牌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